楊云華講起話來慢條斯理,聲線溫和少有起伏,言語間偶爾輔以細微手勢。談起工作,他多數(shù)時間表現(xiàn)出一種超然的鎮(zhèn)定,似乎對一切變故都持泰然自若的態(tài)度,這一切的基礎是他對建筑施工行業(yè)知識的持久學習及深刻認識。
從初入社會的土木領域新鮮人,到11年職業(yè)生涯中數(shù)度“跨界”,再到如今成為獨當一面的“六邊形”均衡型技術負責人,楊云華歷經過迷茫與陣痛,卻也收獲了難以復制的優(yōu)秀成績單。
長期主義者的“固執(zhí)”:
在舒適區(qū)外,不斷自我迭代
自碩士畢業(yè)加入漢陽市政工作的11年間,楊云華不斷面臨著變化——工作地點從鐘鑫建設到集團公司總工辦再到博宏建設;涉獵領域從地下空間、道排工程到房建工程,以及橋梁、頂管、湖泊水治理、管道非開挖修復等行業(yè)施工技術;工作職責從參與項目技術方案與現(xiàn)場技術管理工作,到會議組織與接待、新員工技術管理培養(yǎng)、科研創(chuàng)新,再到擔任武漢市“工程設計之都”的重要載體和新名片之作——中南科研設計中心建設項目技術負責人,并協(xié)助開展項目管理工作。
楊云華在項目現(xiàn)場
面對著工作要素的波動、工作環(huán)境的變遷,楊云華卻選擇“以不變應萬變”。他認為自己不是一位理想主義者,對未來沒有夸張的愿景,而是更習慣以“不變”的深耕細作、務實、專業(yè)、冷靜的態(tài)度應對,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,竭盡全力、問心無愧地去完成好每一項公司交辦的任務。
楊云華說:“很多事情不是我能決定的。工作是一種責任和擔當,喜歡也好,不喜歡也罷,都要去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把它搞好?!彼蔡寡裕跐h陽市政,像他一樣有機會體驗“輪崗”的人并不多,改變、走出熟悉的舒適區(qū),當然會有陣痛,但從長期主義來看,其實這是為自己的職業(yè)生涯增加籌碼,利大于弊。
就這樣,他接連交出漂亮的成績——除圓滿完成各項施工技術任務,其主編的多項工法被評為湖北省省級工法;主持編制的QC成果多次獲評優(yōu)秀質量管理一等獎;結合項目實際申報的多項發(fā)明/實用新型專利獲得授權;牽頭編制湖北省地方標準……
自2011年起,楊云華便將跑步作為生活中的愛好,直到如今還維持著每周至少2次、每次5-10公里左右的跑步頻率,如此堅持“深耕細作”與“長期主義”,或許也是一位長跑選手的專屬淡然和堅韌。
技術主義者“覺醒”:
技術不能解決所有問題
了不起的科學技術引領人類飛速前往未來。但技術出身,又長期從事技術相關工作的楊云華卻說,技術不能解決所有問題,剩下的事情需要“溝通”來解決。
楊云華和同事溝通工作
細讀楊云華多年來的年度工作總結,發(fā)現(xiàn)他在2014年-2015年、2019年-2021年的總結中屢次提到“溝通能力”“口頭表達能力”需要加強。而這件事在2021年變得更為緊迫。
2021年3月,楊云華開始擔任中南科研設計中心建設項目技術負責人,2022年9月,開始協(xié)助開展項目管理工作。此項目不僅是漢陽市政首個超高層辦公樓項目,技術難度較高,同時也是漢陽區(qū)首個工程設計產業(yè)園區(qū)項目、武漢打造“工程設計之都”的重要載體和強力支撐,戰(zhàn)略意義重大。
此項任務對楊云華本人來說,同樣重要而艱巨。年初他剛調任到博宏建設,除了團隊與環(huán)境陌生,需要時間磨合的問題以外,此前他雖在項目一線待過將近6年的時間,但歷經的工程項目基本以市政工程為主,這是他第一次從事房建工程的施工,前期沒有任何經驗的積累,項目建造過程的雛形無法在大腦中進行形象構建,對于楊云華來說,一切 “歸零”。
此后,每天最少一次的工地巡查成了必修課,除了關注質量、安全等各類施工風險,掌握現(xiàn)場施工動態(tài),為項目實施籌劃收集第一手資料外,他還重點對項目所涉及的施工工藝進行了全程關注,如大體積混凝土澆筑、鋼管柱自密實混凝土的澆筑等各類施工技術,對圖紙如何設計、規(guī)范如何要求、現(xiàn)場如何實施,進行了全方位的涉獵。
對外溝通協(xié)調與項目施工部署也是楊云華重要的工作之一。中南科研設計中心項目是博宏建設與中南建筑設計院共同承建的EPC工程,不同的企業(yè)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處事方式,若彼此不能很好地融合,勢必給項目的實施帶來不少阻力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事風格,為了解決項目問題,如何得到大家的理解與支持,針對不同的風格采取怎樣的溝通方式,楊云華不斷換位思考,并常常在休息時間以“思考+鍛煉”的模式,反復將溝通情況在腦海中進行復盤,爭取最大程度優(yōu)化溝通結果。2022年楊云華牽頭開展了漢陽區(qū)安全月啟動儀式暨現(xiàn)場觀摩會,主、副樓封頂儀式等各類觀摩、檢查活動。
楊云華(中)于主樓封頂留念
今年年初,中南科研設計中心主樓主體結構封頂,預計今年底實現(xiàn)幕墻安裝完畢,距離全部完工僅有咫尺之遙。一貫讓人感覺理性到沒有情緒波瀾的楊云華罕見地說,3年來,他一直視此項目為自己的孩子,全部完工的驗收會后他很可能會哭。
楊云華在中南科研設計中心項目
在2022年的年終總結里,向來樂于鞭策警醒自己的楊云華寫到,“我的溝通能力與組織協(xié)調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。”這或許是一個習慣謙虛自省的人,對自己能夠釋放出的最大程度肯定和鼓勵。至此,一向將“溝通能力”視為絕對短板的楊云華,正不斷修齊、修成全能均衡的“六邊形”技術匠人。
跨界是因為有“界”,而“界”本身起始并無分。調整好工作態(tài)度,不要給自己設限,學會思考和學習,不斷磨煉、不斷積累,自會有碩果,這或許就是楊云華給我們的啟示。